从纸到信息的保存

寒假作业:“北大培文杯”作文比赛初赛命题二

更新:已通过初赛

纸是人类一项重大发明。从根本上讲,其初始目的就是保存珍贵的信息。纸或其前辈的出现,允许知识代代相传,且损失较口头传承要少得多。这就带来了一场信息革命。然而在今天,信息时代的信息量之大,已远非常规纸所及。所以,纸的未来又在何方?

在生命出现后,遗传信息便用于保存一系列随机事件的结果。当然,其数量相当有限,且增长缓慢。而其他方式的信息保存,或许不如其在可靠,或许根本无法解读。当然,现在就不同了。例如,我们可以从冰芯中获取自然保存的全球气温变化。但这似乎并不含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,由实践获得。

而书写语言的发展,类似纸的保存工具,使世代间可传递的信息急剧增加。而印刷技术的发展,使纸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。在某一时刻,书籍的信息量已经超过了遗传信息。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,使我们能保存海量信息,且价格更低,使用也方便。而且,不仅在运算速度方面,摩尔定律也可用于信息存储量上,也就是成指数级增长。这种指数级增长会一直持续多久?这似乎难以回答。

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,但其实有潜在问题。首先,如果运算速度跟不上保存速度,那么很多信息就会变得一无所用。不过,这不是重点。关键问题在于,这些信息能保存多久?对于真正有价值的信息,写在纸上看起来很有效,而不是把其扔在硬盘的某个角落。当然现在光盘似乎有些过时了,但不失为长期保存的方法,其量也还可观。但如果某天人类消失了,这些遗迹又能保存多久呢?可以推想大多数很快会丢失,精心设计的可能会好些,但还是有期限的,或许,很久之后,我们能留下的也只和恐龙差不多的信息吧。

回到现实中,纸逐渐在被电子设备所替代,纸会很快成为历史吗?这也是我很有兴趣的问题。不过这应当与习惯有关。与我接近的,暂时还不能习惯没有纸的生活。即使是上机考试,手边依然要有纸笔打草稿,更不必说做笔记和阅读了。而更年轻的人们,可能能部分完成转变。实际上,我个人偏向纸不会被淘汰,我也习惯于看纸质书而不是电子书。但电子版也有其重大优势,即方便处理、查找、编辑,这是纸不能及的。折衷的方法是的打印与扫描,实现两者的转化。应该说,这是目前理想的方法。
然而,未来还是充满变数的。 这里就简要结束了纸作为信息保存工具的历史与未来。

参考:《果壳里的宇宙》、《三体Ⅲ》